當我們認真回憶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好的時候,往往最先出現在腦海裡的,總是甜絲絲的感覺。
酷暑難耐中,來份冰淇淋;饑寒交迫中,來杯熱巧克力;半夜餓瞭,輕芝士蛋糕看起來正適合,渴瞭,碳酸飲料就在手邊放著。
很多人不知道,人類對於甜食的喜愛,其實是天生就有的。每當我們攝入甜食的時候,我們大腦中的獎賞回路就會被激活,多巴胺大量分泌,給我們帶來愉悅感。因為愉悅感,我們才會對各種甜食欲罷不能[1][2]。
再深入一點說,這種本能其實刻在我們的基因裡。對於遠古的人類來說,甜食代表很高的能量,是我們的祖先求之不得的。隻有對甜食會產生愉悅感的人,才會主動去搜尋甜食,這樣就更有可能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存活。所以,是自然選擇本身塑造瞭我們對甜食的偏好。
甜味刺激會激發大腦的獎賞回路,令人引發愉悅感,對甜食有所渴望。如今的生活條件與遠古時候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人類對甜食的追求卻未停歇。隨著對健康的重視,人們開始關註「糖攝入」的問題。的確,如果吃太多糖(這裡專指遊離糖),有可能會引起肥胖,以及其他的健康問題。
因此,有很多人覺得「糖不好,需要抵制」,於是開始瞭「戒糖」的生活,完全不攝入任何遊離糖。但是沒過多久,又受不瞭甜食的誘惑,開始吃回甜食。如此反復,心理和肉體備受挑戰。
其實,盲目去「戒糖」並不可取,我們需要做的是:科學控糖。
科學控制糖類攝入,得先知道,平常吃的哪些東西裡有糖,有多少糖。對預包裝食品來說,看兩樣東西就能基本解決: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
配料表中寫明瞭這個食物所含的所有配料,且它是以「從多到少」進行排序[3]。
如果配料表前3項中就出現瞭「白砂糖」「果糖」「果葡糖漿」之類的成分,控糖的小夥伴就需要警惕起來。比如這個八寶粥的配料表,其中除瞭水,最多的就是白砂糖,糖含量占比僅次於水,而其中含瞭多少糖我們可以從營養成分表中計算。
配料表可以給你到底含糖多還是少的「基本認識」。而具體有多少糖,就要依靠「營養成分表」和合理推算瞭。
我下面提供一些例子:
上圖是一種零食的營養成分表。它已經貼心地單獨標示出瞭「糖」這一項的含量:每份中含有1.5克。
但大部分營養成分表中,不會標示出「糖」,而是整合到瞭「碳水化合物」大類中。舉個例子:
這是一款植物蛋白飲料的營養成分表,裡面隻有「碳水化合物」大類。碳水化合物除瞭糖以外,還包括瞭淀粉,多糖等物質。這時我們就需要做合理的推算瞭。
通常在含糖飲料大類中,隻要不是特別濃稠,我們預估它的碳水化合物100%由糖組成(註意: 代糖飲料不能采用此種方法計算)。糖果,巧克力中也可以如此推算,實際糖含量要稍小一些。但我們的目的是「限糖」,稍微多算一點也未嘗不可。
如果飲料總量為300克(約300毫升),完整地喝下一杯,就攝入瞭約27g的糖分。
而在蛋糕等領域,則可以粗略認為50%的碳水化合物是糖。比如下面這張營養成分表:
通過這個網站可以快速算出某種食物中糖分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
學會瞭計算方法,我們就能快速算出某種食物裡到底有多少糖,每天吃下去多少糖,也就瞭如指掌啦。
科學控制糖類攝入的第二步,就是知道我們每天攝入糖類的「上限」是多少。
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上面,都有關於「遊離糖」的指導意見:每天攝入遊離糖最好不要超過總能量攝入的 10%。如果能控制在 5%,對健康更有好處[4][5]。
舉例來說,普通人平均每天攝入總能量在 2000 千卡左右,那麼,我們平均每天攝入遊離糖的總能量,最好就不要超過 200 千卡。
200 千卡是多少呢?糖類的能量轉化率約為 4 千卡/克[6],也就是說,50 克的糖,提供的能量差不多就是 200 千卡。所以,正常人每天遊離糖攝入最好不要超過 50 克。
當然,每個人每天所需要的總能量也不同,遊離糖的最大攝入量也會有區別。舉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一個重體力勞動者可能每天就要消耗掉 4000 千卡的能量,對於他來說,遊離糖攝入量每天隻要不超過 100 克就是比較健康的量瞭。
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總能量攝入,計算出每天攝入遊離糖的最大量,記住這個量。之後就可以根據第一步裡說的技巧,給自己制定甜食計劃瞭。
科學控制糖類攝入的第三步,就是給自己制定合理的甜食計劃。
我們平常攝入的遊離糖有三大來源:第一是平時吃正餐時,飯菜中帶入的糖;第二是喝各種有包裝的甜食、飲料所攝入的糖,第三種就是那些沒有包裝的甜食、飲料中的糖。
甜食計劃的目標,並不是說「一點甜食都不能吃」,而是盡量把甜食攝入控制在每天的「最大量」以下。我們可以分別從這三個來源來控制。
第一個是飯菜中的糖,這一部分的含量其實很難估算。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盡量減少飯菜中帶進的糖。如果自己做飯的話,盡量不要在菜中加糖。如果是在餐廳吃或者叫外賣,就盡量少吃那些很甜的菜。
第二個是有包裝的食物、飲料中的糖。它們的含量容易估算,第一章已經講瞭估算的方法瞭。比如,某飲料中含有 26 克的糖,而你每天最大量是 50 克,你每天最多就隻能喝 1 杯。再者,我們還可以查看營養數據網站。
第三個是無包裝的甜食、飲料中的糖。飲料中鮮榨果汁能通過營養數據網站,查看糖的范圍,但無包裝的甜食、飲料,因為商傢標準不一,不太容易估算。針對這一情況,大原則還是「盡量控制,不要多吃」。
你可能會問,這個「最大量」萬一超過瞭怎麼辦?如果今天攝入瞭 100 克的糖,明天完全不吃糖,平均還是每天 50 克,可以不可以?其實,如果偶爾這樣的話,也不用過分擔心,但我們不建議你一直這樣做。因為控糖是一個長期自律的過程。
當然,科學控糖隻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如果真想減肥的話,總能量攝入也需要控制。舉個例子,如果你控糖瞭,但每天吃一大堆淀粉和脂肪,當然該胖還是會胖。還有就是鍛煉也很重要,它不僅能夠消耗掉多餘的能量,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代糖。代糖幾乎不提供能量,但有著跟糖分相似的甜味,也可以激發起愉悅感。但是,很多人擔心代糖的安全性,攝入代糖會不會對健康有害?
其實,隻要是合法合規,沒有超量、超范圍添加的話,代糖的安全性是可以保證的。
和其他類型的添加劑一樣,每一種代糖,想成為「合法合規」的添加劑,都是做過無數輪實驗的,它們整個的代謝過程,以及毒理作用,都已經被完整地研究瞭一遍,確定出瞭每人每天的允許攝入量(ADI),之後才會被批準成為合法添加劑使用[7]。
代糖在每種食物中的限量,還會在基於 ADI 的計算過程中除以一個「安全系數」,它保證瞭人們每天就算吃瞭很多包含同種代糖的不同食物,總的攝入量也不會超過 ADI 的值。
代糖種類不同,代謝方式也各異。很大一部分代糖幾乎不被人體吸收,直接排出體外——比如三氯蔗糖[8]就是這樣的例子;還有一部分代糖本身是氨基酸衍生物,所以主要走氨基酸的代謝途徑——如阿斯巴甜[9],紐甜[10]就是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代糖雖然被人體吸收,但不參與代謝,最後直接隨尿液排出——如安賽蜜[11]等。所以,是代謝的途徑決定瞭代糖吃進去之後,幾乎不提供能量。
總之,如果你需要控糖,但又非常想吃甜食的話,代糖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