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木為偶,以偶作戲——中國木偶戲縱橫談

刻木為偶,以偶作戲——中國木偶戲縱橫談

邵鳳麗《百科知識》

“刻木為偶,以偶作戲”,說的就是木偶戲。

木偶戲,古稱傀儡戲、傀儡子,是由藝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種傳統戲曲形式。

中國木偶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技藝精湛,是傳統藝苑中的一朵奇葩。

2006年,木偶戲被列入“第一批國傢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刻木牽絲作老翁 雞皮鶴發與真同

中國木偶戲的歷史非常悠久。關於木偶戲的起源,通常認為早期的木偶並非是為瞭娛樂,而是主要在喪葬儀式上使用,它的前身是俑。商周時期,奴隸主死後常常要用奴隸殉葬,後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的主體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用活人殉葬的習俗逐漸被廢止,於是就出現瞭用草、木制作的假人。早期制作的俑造型比較簡陋,隻是粗略具備瞭人體形狀。隨著時間的推移,俑的制作工藝不斷精進,並從中發展出一種可以靈活活動的木俑。

木俑最初在喪葬儀式中使用,模擬方相氏驅祟逐鬼,被稱為“喪傢之樂”,直到漢代末期才開始在一些喜慶娛樂場合使用。《魏書·杜夔傳》中記載,三國時期,扶風人馬鈞能利用水力激發,讓木人擊鼓吹簫,還能讓木人跳丸、擲劍、倒立等。可見當時木偶的制作技藝已經非常高超。

到瞭隋唐時期,木偶戲的發展日臻成熟。一方面木偶戲已經能演出比較復雜的故事。隋煬帝曾和眾大臣在曲水觀看水上木偶,演出的節目共“七十二勢”,有《周處斬蛟》《許由洗耳》《巨靈開山》《屈原遇漁父》《劉備過檀溪》等故事。另一方面,當時木偶戲在民間流行也很廣,成為一種深受百姓喜愛的藝術形式。《集異錄》中記載,唐玄宗十分喜好鬥雞,貴臣外戚也都趨之若鶩,一些貧寒的人雖也喜歡鬥雞,但是隻能用木偶表演鬥雞。從這則記錄中可以推測當時木偶戲已經非常普及。

關於當時木偶戲的種類,唐代文人梁煌在《傀儡吟》中說:“刻木牽絲作老翁,雞皮鶴發與真同。”“刻木牽絲”指的就是提線木偶。到瞭宋代,木偶戲已成為當時戲劇領域最古老而又富有特色的一個劇種。南宋時期,出現瞭很多著名的木偶戲藝人。《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崇觀以來,在瓦肆技藝中,有杖頭傀儡任小三、懸絲傀儡張金線和藥發傀儡李外寧等。另外,周密在《武林舊事·諸色技藝人·傀儡條》中也記載:“傀儡有懸絲、杖頭、藥發、肉傀儡、水傀儡五種不同類型。”

d39d0ceeead747e58bef1b3f57a2e799

唐代《朝野僉載》中也記載瞭一個有關木偶的故事:杭州楊務廉制作瞭一個十分精巧的木偶,這個木偶不僅能用手捧著一個木碗沿街乞討,還會發出聲音,每天都有幾千人給木偶施舍錢財。洛州殷文亮制作的小木人還可以有條不紊地給人斟酒、敬酒,兩旁的“木歌女”唱歌吹笙,如果酒沒喝完,“木歌女”就會用樂聲催促,如果一飲而盡,小木人就會上來斟酒。

唐宋以後,隨著雕塑、繪畫、文學的蓬勃發展,木偶的動作越來越靈活,木偶戲的劇情也日益復雜。當時老百姓最愛看名叫“鮑老”“郭郎”的木偶表演,它們穿著寬松衣裳,表演滑稽,還配有唱詞,常常讓觀眾笑得前仰後合。元、明曲中的《鮑老兒》《憨郭郎》等曲名就是這樣得來的。

木偶戲常用鼓和笛子兩種伴奏樂器,黃庭堅詩雲:“萬般盡被鬼神戲,看取人間傀儡棚。煩惱自無安腳處,從他鼓笛弄浮生。”在明清時期的日常生活中,木偶戲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從明清兩代的文學作品中可見一斑。無論古今,有瞭木偶戲,孩子們的生活就有瞭無窮的樂趣:

“廣場上,大戲臺,小朋友,坐排排。鑼鼓敲,咚鏘鏘,木偶戲,演起來。小蝌蚪,找媽媽,小白兔,拔青菜。錦鯉魚,躍龍門,孫悟空,打妖怪。說唱蹦跳真精彩,笑聲陣陣飛天外。”

幕後真人牽線索 臺前假偶振衣冠

在木偶戲表演中有一種提線木偶,又稱“懸絲傀儡”,藝人通過提拉絲線來控制木偶做出各種動作。提線木偶比較大,一般高兩至六尺(0.6米~2米)左右,由偶頭、籠腹、四肢、偶衣、提線和勾牌等部件組成。

木偶的偶頭不僅造型精致,而且特別靈活,多用柳木、樟木等原料雕刻,中間是空的,內部安裝聯動機關,用來操控偶頭的各種動作。籠腹一般是用竹子制成,分量較輕,容易提舉。

木偶的手分揮扇走筆的“文”和舞槍弄棍的“武”兩種,腳分旦、赤、靴等,如果是女性,就穿繡花鞋;如果是身份地位比較低的男性,就光著腳不穿鞋;如果是文臣、武將等社會地位較高的男性,腳上就穿靴。勾牌是藝人通過提線操控木偶關節活動的終端。

提線木偶戲以流行於閩南地區的泉州木偶戲為重要代表。在泉州地區,每逢婚喪嫁娶、壽辰、嬰兒周歲、修蓋新房、迎神賽會等重要日子,都必須演提線木偶戲以示鄭重。因此,泉州地區自古以來就稱提線木偶戲為“嘉禮戲”。至今還保存著700餘出傳統劇目和獨特的“傀儡調”,並且形成瞭一套精巧成熟的操線功夫——“傳統基本線規”和精美絕倫的偶頭雕刻、偶像造型藝術與制作工藝。

一口能傳千古事 兩手舉起百萬兵

杖頭木偶,又名杖頭傀儡、舉偶,這種木偶高約二尺(0.6米)左右,頭部和四肢多為中空,裝有3根操縱桿,頭部的操縱桿是主桿,雙手及其他是側桿。藝人表演時一手持主桿,一手持側桿,將木偶舉過頭頂進行表演。如果將手桿放在木偶衣服裡面進行操作,叫作內操縱杖頭木偶;如果手桿放在木偶衣服外面進行操作,叫作外操縱杖頭木偶。

杖頭木偶種類繁多,按照地域劃分,主要有三大杖頭木偶戲:西北地區的“耍桿子戲”、西南地區的“木腦殼戲”和南部地區的“托戲”。在山西孝義地區,人們十分喜愛杖頭木偶戲。孝義木偶造型簡潔、神態靈動,機關設計巧妙。

舊時,木偶、皮影各成戲班,但因為晚間照明條件差,無法演出木偶戲,而皮影戲班恰好需要燈光照明,隻好在晚上演出,白天隻能空等,於是慢慢地,木偶戲班就和皮影戲班合並成為燈影班,當地俗話形容“白晝間木偶作怪,夜晚時牛皮成精”。

萬古人情囊佈裡 千秋事業彈指間

在木偶戲當中,有一種十分小巧的木偶——佈袋木偶,也稱“手托傀儡”“指頭木偶”“掌中寶”。這種佈袋木偶形體很小,約一尺(0.3米)大小,由頭、雙手和偶衣組成,藝人表演時直接把手伸入佈袋,食指控制偶頭,中指、拇指控制木偶的雙手,手掌支撐偶衣代表下肢,多數時候藝人要同時用左右手控制木偶。

人們常常稱佈袋木偶藝人或戲班為“掌上班”。“八寸戲偶,五指乾坤。”佈袋木偶操縱靈活、行為簡潔,主要以表演神話傳說為主。

佈袋木偶戲的種類包括扁擔戲、被窩戲、耍茍利子、佈袋戲等。扁擔戲是用一根扁擔挑起木偶、樂器等物,表演時用扁擔支撐出一個戲臺而得名。被窩戲是因為一副扁擔不僅挑著演出用具,還挑著生活用的被褥。耍茍利子是北京人對扁擔戲的俗稱。清代李鬥在《揚州畫舫錄》中記載瞭揚州演出的扁擔戲:“(鳳陽人)圍佈作房,支以一木,以五指運三寸傀佩,金鼓喧閡,詞白則用叫順子,均一人為之,謂之肩擔戲。”所謂“叫順子”,就是模仿人的聲音來伴奏和說唱。

有口無口口對口 是人非人人舞人

鐵枝木偶戲是在廣東一帶流行的民間傀儡戲,也叫“鐵線木偶戲”“陽窗紙影戲”,又因為它發源於潮州一帶,被人稱為“潮州木偶戲”。

鐵枝木偶戲與皮影戲關系十分密切,是在紙影戲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清末時,潮州的皮影戲開始“木偶戲化”,藝人們將原來皮影戲中的皮影進行瞭替換,用稻草捆成身體,再用紙紮成手,用木頭做腳,用泥做頭,木偶的後邊和雙手還被安裝上一根硬鐵絲來操縱,完成各種表演動作,這也是鐵枝木偶戲最大的特點。

在潮州地區,木偶戲的唱腔融合瞭“昆曲”“梆子腔”“弋陽戲”等戲曲的特點,又采用瞭大量潮汕當地的素材,逐步形成瞭今天潮汕地區為人所熟知的鐵枝木偶戲。清代黃釗的《潮居中雜詩》中寫道:“落彤朝問鬼,影戲夜酬神。”

從皮影戲到鐵枝木偶戲的徹底轉變發生在20世紀初期,藝人們開始用簾佈作幕佈,直接在幕佈後面操作,讓木偶直接在舞臺上表演。潮汕人非常喜歡木偶戲,當地人把木偶戲當作真正的“老爺戲”。

按照傳統習俗,木偶戲要在人戲之前演出,真人演出的潮劇要排在木偶戲之後。當地木偶戲班表演的劇目主要是吉祥戲,開臺時演《五福連》,也稱《八仙祝壽》。

鐵枝木偶戲班的傳統配置是9個人,3個藝人操縱木偶,3個藝人負責演唱,3個藝人配樂伴奏。基本表演手法有推、拉、提、拔、抖等,小小的木偶會表演飛天、入地、點火、射箭、騎馬等動作,操縱技藝十分獨特。演出時,在臺上正中的人,通常是資歷較淺的小徒,叫中劇;位於臺上左側的人,是操縱偶人的二號人物叫副劇;位於臺上右側的人,是戲班資深臺柱,叫正劇。

a0a29546114ddeca7ce634d476ca7216

除瞭以上幾種木偶戲外,比較著名的還有藥發木偶戲。藥發木偶戲又稱“放花木偶”,這是將煙花和木偶結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這種藥發木偶戲通常在廟會、年節、壽誕等大型活動上表演。演出時,藝人們將戲曲人物、神話人物等木偶造型混在煙花之中燃放,在煙花的帶動下,木偶凌空飛旋,色彩斑斕。

泰順藥發木偶的基本單位是“樹”,因為它的一切活動都要在一根長長的毛竹桿上完成,主要經過5個主要步驟,分別是制火藥、煙花及造型動作、花樹幹制作、花樹組裝、豎立和燃放。

b19b09c8ebd12c2b05d89ca7b37d8f24

泰順藥發木偶又稱“放花木偶”,是一種將煙花和木偶結合在一起的表演形式。

須臾舞罷寂無事 猶似人生一夢中

木偶戲要想演的好,受到觀眾的喜愛,首先要看木偶的造型是否精美、靈動。造型藝術是木偶戲表演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歷史的發展中,主要經歷瞭“三雕七畫”“雕繪結合”和“創造性發揮”三個階段。

在木偶戲發展初期,木偶造型講究“三雕七畫”,說的是“三分雕刻,七分繪畫”,這階段藝人們認為雕刻是木偶的基礎,而繪畫是點睛之筆,他們把註意力都放在瞭雕刻木偶上。

木偶最傳神的部分是偶頭,想要制作出一個完美的偶頭,藝人們要耗費許多心力,精心雕刻,不能錯過每一個細節。後來,為瞭創造出更加完美的人物造型,藝人們開始將雕刻和繪畫並重,繪畫色彩方面得到瞭凸顯,還出現瞭“南江北徐”兩位有名的匠師,即南派江加走和北派徐年松,他們在雕刻和繪畫方面造詣頗深,深刻影響瞭木偶造型藝術的發展。

江加走木偶頭雕刻傳人江碧峰作品——龍王

第三階段“創造性發揮”階段,又稱“三分雕三分畫二分材二分藝術”階段,這時雕刻、繪畫仍占主要地位,但是隨著新材料的出現,木偶的偶頭可以改用更加輕便的紙張、塑料等材料,服裝的材料也改用更加飄逸的絲綢、聚酯纖維等現代材料,整體藝術風格開始與現代審美相結合,追求個性化、多樣化和國際化。

木偶戲是一門古老的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具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鬱的生活氣息。簡單的舞臺、惟妙惟肖的道具和引人入勝的情節,木偶戲深深地吸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也弘揚、傳承瞭中華民族忠、孝、仁、義、禮、智、信等傳統美德。

關註微信公眾號

发表回复

相关推荐

簽證有幾種類型?(科普)

一、什麼是簽證?簽證(Visa)是一國政府機關依照本國法律規定為申請出入或通過本國的外國人頒發的一種許可證明。 根據國際法...

· 2分钟前

盤點常見的幾種對外漢語教學方法?你最適合哪一種?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怎樣把課堂打造的豐富有趣,增加學員學習的趣味性是至關重要的。那麼有哪些教學方法能保障教學質量的...

· 2分钟前

【技术文章】超详细的BIOS中英文对照表

话说,重装系统困难吗? 其实,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重装系统的技术可以说是发展的非常成熟,甚至只需要一个小小的U盘,就 ...

· 2分钟前

【數據可視化】哈爾濱市二手房源平均房價

哈爾濱市二手房源平均房價WINTER1.哈爾濱房價背景作為黑龍江的省會,哈爾濱的財政也早已處於入不敷出,高度依賴中央補貼的狀...

· 3分钟前

什麼是水性PU膠?

在產品的生產制造中,最重要的材料便是膠水,一件商品的品質優劣,膠水具有一個主導作用,可是全部商品中,對污染環境最比較...

· 3分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