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對樊昌信和曹麗娜老師所著的《通信原理》中關於帶寬內容的整理,在學習本書過程中,由於基帶帶寬、帶通傳輸帶寬、碼元速率 f_{B} 、波特率 R_{B} 和碼元周期 T_{B} 這幾個概念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我們難免會有所混淆。本文通過模擬調制、數字基帶傳輸、數字帶通傳輸和新型數字帶通調制四個板塊,首先讓我們對於基帶 Leftrightarrow 通帶、模擬 Leftrightarrow 數字這兩組觀念有清晰的瞭解,然後需要我們結合書本內容對每個帶寬的求解進行理解。
本文大多數情況可以由圖形來理解,不需要細致推導。
先驗知識:
碼元速率 f_{B} 、波特率 R_{B} 和碼元周期 T_{B}的關系:碼元速率 f_{B}=frac{1}{T_{B}} ,波特率 R_{B}=frac{1}{T_{B}} 。因此,本文中碼元速率 bf f_{B} 都可用波特率 bf R_{B} 來表示。
一、模擬調制模擬調制是將模擬信號的波形與載波相乘,等效於基帶信號頻帶搬遷到載波頻率。衡量帶寬是基於基帶信號的帶寬。模擬情況下一般認為基帶信號帶寬 B=f_{H} 。
一般表達式: S_{m}(t)=[m(t)cosomega_{c}t] * h(t) ,中括號為信號與載波相乘得到DSB,即下圖頻域所示的頻譜搬遷過程,後一項卷積是為瞭得到SSB或VSB。(時域相乘則頻域卷積,載波 cosomega_c{t} 頻域對應 delta(fpm f_{c}) ,與沖激函數 delta 的卷積相當於頻譜搬移)
1)AM: B_{AM}=2f_{H} , f_{H} 是基帶信號帶寬
2)DSB: B_{DSB}=2f_{H}
3)SSB: B_{SSB}=f_{H}
4)VSB: f_{H}prec B_{SSB}prec 2f_{H} 5)FM: B_{FM} = 2(m_{f}+1)f_{H} , m_{f} 為調頻系數
二、數字基帶傳輸數字基帶傳輸是將模擬信號采樣量化成數字序列,選定一種基帶信號波形(單雙極性,NRZ/RZ),進而將數字序列逐一映射為該波形的幾個可選取值(二進制可選為1&0或1&-1)。由於是基帶傳輸,所以沒有一定頻率的載波。衡量基帶信號帶寬 B_{s} (也可理解為主瓣寬度,圖示)是基於碼元周期 T_{B} 或碼元速率 f_{B} 。註意由於是隨機信號(分析模擬調制時通常認為傳輸的是確知信號),此處的譜為功率譜。
76d67ac47456dece8a481f740dae77c1
數字基帶信號: 1)單極性NRZ: B_{S}=frac{1}{T_{B}}=f_{B}
2)單極性RZ: B_{S}=2f_{B}
3)雙極性NRZ: B_{S}=f_{B} 4)雙極性RZ: B_{S}=2f_{B}
上述數字基帶信號的詳細推導這裡省略,但是具有解釋性。NRZ信號和模擬信號一樣,所以會有B_{S}=f_{B}。而RZ信號相當於模擬信號在時域上隻保留50%的占空比(T_{B}不變,脈沖寬度從tau=T_{B}變為tau=frac{1}{2}T_{B}),由時頻域對偶,RZ的帶寬是NRZ的兩倍。極性不影響帶寬。
註意:模擬情況下,我們所知的是確知信號時域周期 T ,因此認為 f_{H}=frac{1}{T} ,而帶寬 B=f_{H}=frac{1}{T}。在數字情況下,我們所知的是隨即信號的碼元周期 T_{B} ,而數字基帶信號的帶寬 B_{S} 與 frac{1}{T_{B}} 不一定相等,可能會有系數2的存在。當我們把模擬的 T 對應為數字基帶信號的脈沖持續時間 tau 時,則 B=frac{1}{tau} 是成立的。這提醒我們在分析數字基帶傳輸帶寬時,不能簡單認為模擬那一套 B=frac{1}{T} 直接適用,需要判斷數字基帶信號類型。對於數字帶通調制,由於常用NRZ充當鍵控,所以該問題不存在。
1e6207eb0e04a3867ec22d22246aa3a7
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
條件:H(ω)經過“切割、平移、疊加”在 (-frac{pi}{T_{B}},frac{pi}{T_{B}}) 為理想低通濾波器。等效於H(f)在 (-frac{1}{2T_{B}},frac{1}{2T_{B}}) 。
設計①:理想低通特性
B=frac{1}{2T_{B}}=f_{N} , bf f_{N} 稱為奈奎斯特帶寬(最窄帶寬)
R_{B}=frac{1}{T_{B}}=2f_{N} ,奈奎斯特速率(無ISI的最高波特率),理解為若理想低通信道帶寬為 f_{N} ,最快的傳輸速率可以設定為 2f_{N}
eta=frac{R_{B}}{B}=2 (Baud/Hz) ,極限頻帶利用率
設計②:餘弦滾降特性
B=(1+alpha)f_{N} , alpha 為滾降系數
R_{B}=frac{1}{T_{B}}=2f_{N} ,傳輸速率與設計方案無關
eta=frac{R_{B}}{B}=frac{2}{1+alpha} (Baud/Hz)
部分響應系統:
人為在碼元的抽樣時刻引入碼間串擾,並在接收端判決前加以消除,詳細推導過程省略。
特點1:理想低通特性不能物理實現,因此極限頻帶利用率無法達到。部分相應系統其頻譜限定在(-frac{1}{2T_{B}},frac{1}{2T_{B}})如理想低通的帶寬,因此可以達到極限頻帶利用率 2Baud/Hz 。
特點2:雖然在(-frac{1}{2T_{B}},frac{1}{2T_{B}})不是理想低通特性,即會引入ISI,但由於接收端可對該人為ISI消除,因此其仍可看成是無ISI系統。
特點3:對於理想低通時域波形 frac{sinx}{x} 的尾部震蕩有抑制效果。
三、數字帶通傳輸數字帶通調制是利用模擬調制的方法實現數字調制,利用數字信號的離散取值特點通過開關鍵控載波實現。舉例:2ASK表達式為 e_{2ASK}(t)=s(t)cosomega_{c}t ,其中 s(t) 為單極性NRZ鍵控信號, cosomega_{c}t 是載波信號。兩者相乘等效為下圖頻域中NRZ功率譜的搬移。
259d59cc1137d0ad76acf32bfd9a492d
由於鍵控信號通常采用單極性NRZ(2ASK、2FSK)和雙極性NRZ(2PSK),且它們的帶寬在第二節已給出為 bf f_{B} ,因此基帶變為帶通過程中帶寬以2倍關系給出。
1)2ASK: B_{2ASK}=2f_{B} 2)2FSK: B_{2FSK}=|f_{2}-f_{1}|+2f_{B} , f_{1} 和 f_{2} 分別是兩載波頻率
3)2PSK: B_{2PSK}=B_{2DPSK}=2f_{B}
4)MASK: B_{MASK}=B_{2ASK}=2f_{B}
5)MFSK: B_{MFSK}=|f_{M}-f_{1}|+2f_{B}
對於第三第四節,若鍵控信號用升餘弦實現,即無碼間串擾的基帶傳輸,則把 bf f_{B} 都替換為 mathbf {frac{ (1+alpha) f_{B}}{2}} 即可。相當於為瞭達到無碼間串擾的目的,將原本的鍵控信號NRZ通過升餘弦滾降濾波器處理(頻帶利用率為 mathbf{frac{2}{1+alpha}} ),使得頻帶B收窄為原來的 mathbf {frac{ (1+alpha) }{2}} 。
四、新型數字帶通調制
1)QPSK:理解為0°、90°、180°、270°分佈,則可以看作兩路正交的2PSK疊加。其帶寬 BI=BQ=B2psk=2fB 。又因為兩路是正交關系,因此其頻譜疊加不影響分離,即兩路載波頻率可以相等,將I、Q兩路的鍵控信號頻譜搬遷到同一個區域。此時 B_{QPSK}=B_{I}=B_{Q}=2f_{B} 。
下圖是光通信系統兩路正交極化的信號傳輸,可以直觀讓我們看出兩路正交信號的獨立性。圖中I、Q兩路是頻率相同的正弦波,它們各自占用的頻帶是相同的,但是由於空間上具有獨立性,因此並不會發生混疊,接收機仍可以無損區分開兩者。 B=B_{I}=B_{Q} 才得以成立。
2)16QAM:具有兩種生成方法,第一種是正交調幅法,用兩路正交的4ASK信號疊加而成。同上方分析方法,每一路的帶寬 B_{I}=B_{Q}=B_{4ASK}=2f_{B} 。同理由正交性, B_{16QAM}=2f_{B} 。第二種是復合相移法,用兩路獨立的QPSK信號疊加而成,由於兩路信號不具有正交性,這裡不做詳細分析。
3)MSK:MSK是一種包絡恒定、相位連續、頻差最小、並且嚴格正交的2FSK信號,因此其帶寬分析可參考2FSK信號。
4)GMSK:Gaussian MSK,有歸一化3dB帶寬為 Bcdot T_{B} 。
5)OFDM:高速數據信號的碼元持續時間 T_{B}' 短,但占用帶寬 B' 大。串並轉換為N路低速子數據流,分別調制到各子載波上並行傳輸。由於碼元周期變為 T_{B}=NT_{B}' ,因此子信道帶寬 B_{i} = frac{B'}{N}prec B_{c} (B_{c}為相幹帶寬)。需要註意的是每路的調制是基於前面所介紹的數字調制方法,OFDM隻是將各路進行瞭堆疊,因此這裡的 B_{i} 沒有固定的表達式。下圖所示即OFDM的頻域表示,各路子載波載頻最小相差 Delta f_{min} = frac{1}{T_{B}} (此為OFDM正交條件的推導,可以理解為某信號傅裡葉級數展開為各正交子載波時,各路子載波頻率就是基波頻率 f=frac{1}{T} 的倍頻)。圖中有4個子信道,頻譜為5個間隔。此時,OFDM帶寬 bf B_{OFDM}=frac{N+1}{T_{B}} 則容易推導出來。
雖然頻譜看上去混疊,但相互正交性確保瞭信號的無失真傳輸。
QPSK和OFDM都涉及正交性,但是為什麼QPSK的兩路頻譜可以完全疊在一起,而OFDM則相互間存在最小頻率間隔呢?這是因為QPSK利用瞭I、Q兩路在空間上的正交關系,即兩路頻譜就算是如何分佈,相互之間也不存在影響。而OFDM此處談論的僅是空間上一個維度,即將多路子信號通過I路或Q路發出,因此不存在空間上的正交性,而是利用高次諧波之間的時域正交性(傅裡葉級數原理)。當然我們可以在I、Q兩路分別用OFDM,此時兩個OFDM系統是互不幹擾的,它們的最小頻率間隔也可不相等。
補充:相幹帶寬的概念
由於存在多徑效應,會有頻率選擇性衰落的問題。設 tau_{m} 為多徑中最大的相對時延差,定義相幹帶寬(Coherence Bandwidth) 為bf B_{c} = frac{1}{tau _{m}} 。為使信號基本不受多徑傳播影響,工程上要求信號帶寬 B_{s}=(frac{1}{3}simfrac{1}{5})B_{c} 即碼元寬度 T_{s}=(3sim5)tau_{m} 。
未完待續..
如果有幫助,麻煩點個贊鴨,鼓勵以後繼續寫新的分析文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