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學良的鐵櫃之中,有一個“不起眼”的銀元。
千萬不要小看它,它曾經起到的作用和當時的局勢發展緊密地關聯在一起。這枚銀元對於張學良來說意義重大!
在1929年1月10日,已經身為少帥的張學良在當時產生瞭難以掩飾的不安全感和威脅感,他在那天做出瞭一個尤為重要的決定,槍斃自己的父親張作霖生前的兩位左膀右臂-楊宇霆和常蔭槐。
隻是這件事情事關重大,如若做瞭後面的一影響反應肯定會失控!
張學良在當時十分迷茫和擔憂,但是殺心已決,由此用瞭那一枚銀元來決定楊宇霆的生死。
張學良在當時忐忑不安地把銀元拋向空中,一共拋瞭六次。
結果讓自己一臉茫然,每一次指向都是“槍斃楊宇霆”,看著結果冷汗直冒的張學良無不感嘆“這是上天讓自己拿走楊宇霆的性命,這實在是太邪門瞭”。
圖|張學良劇照
力圖稱雄東北的軍閥張作霖自小是土匪出身,沒有什麼文化,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張作霖隻是莽夫,他並不是糊裡糊塗的主帥。他向來非常重視人才。
隻要是可以幫助他的英豪,他都很欣賞。
無論是能征善戰的將軍還是善於解決問題的文人,這都是他所需要的。
他認為自己的勢力如若要繼續發展壯大的話,必須要給予這些人才絕對的信任和尊重,這就是張作霖的大智慧,他愛才、惜才、懂才。
而在這其中張作霖背後的幕僚隊伍為張作霖的發展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和突出的貢獻。
據說,張作霖在當上奉天督軍之後,他就以當年漢高祖劉邦的經驗對自己的親信說:“吾此位得自馬上,然不可馬上治之,地方賢俊,如不我棄,當不辭卑辭厚幣以招之。”
270d502fd12971ad75996885262829fe
圖|張作霖
在此之後,張作霖找來瞭一些當地真正有真才實學的才俊來做自己的“軍師”,其中還包括一些留洋過的人。
這些人對於張作霖來說至關重要,張作霖認為在自己不確定或者畏懼不前的時候,這些“智囊”可以給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來點撥自己。
而在這其中就有當時人稱“奉系智囊”、“小諸葛”的楊宇霆。
圖|楊宇霆
楊宇霆,原名玉亭,字鄰葛,祖籍河北灤州戴傢嶺。
1885年農歷七月二十日,楊宇霆出生在遼寧省法庫縣蛇山溝村。
在1904年初的時候,楊宇霆聽人說科舉制度即將要被廢除瞭,而楊宇霆在當時非常想考取功名,楊宇霆由此很是焦慮。
但是當時楊宇霆的運氣還不錯,因為東北是清朝的發祥地,所以朝廷當時恩準瞭清朝再開一科考試。
但是當時的問題是,楊宇霆他們傢已經入瞭旗籍,按照清制“旗不點元”的規定,他根本沒有資格去報考。
於是後來楊宇霆想瞭一個好辦法,他以一同姓考生的名義報名參加瞭考試,最後一考就中成為瞭清王朝最後一科秀才。
在此之後,楊宇霆的才華開始逐步顯現。而他也進一步開始瞭自己的求學之旅。
圖|楊宇霆劇照
在第2年春天,楊宇霆又考入瞭奉天學堂高年級插班生。
在那裡,無論是數學、物理、化學還是英語,就算楊宇霆之前沒有接觸過,可隻要他上手就可以很快在全班處於名列前茅的位置。
在畢業之後,楊宇霆又考入瞭奉天陸軍學校,在1906年被選送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在這期間,他經常和於珍、邢士廉、熙洽之間討論國事,而這些人日後都是東北的骨幹。
另外在當時楊宇霆還和孫中山、蔣介石、傅作義等人有過書信來往。
在當時的時局氛圍之下,楊宇霆無疑就是“香餑餑”的存在。
他的才華卓越,無論是考中科舉還是在日本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的求學經歷,都使得楊宇霆是當時各個地方諸侯想要爭搶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當時看來,楊宇霆可謂是“天選之子”一般的人物。
在辛亥革命前夕,楊宇霆從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第8期畢業回國。
在此之後,楊宇霆輾轉於各個官職,做過東三省的教官,做過陸軍部一等科員。
後來他又被派到瞭奉天,在那裡楊宇霆任東三省軍械廠兵器科長,第二年就升為瞭廠長。
再後來的楊宇霆簡直就是平步青雲,做瞭東北陸軍訓練總監、東三省兵工廠總辦、奉軍第三和第四軍團司令、江蘇軍務督辦,安國軍參謀總長、東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職。備受張作霖賞識和器重,他也成為瞭奉系之中不可或缺的大人物。
圖|楊宇霆劇照
據說在楊宇霆回到奉天的時候,張作霖就在南北軍界統一會議的時候見過楊宇霆一面。
在當時張作霖就已經有瞭“要重用留洋學生”的想法,看到楊宇霆那一批學生之後,他當時就給劉德權說:“是你的同學嗎?你告訴他們,千萬不要走,我們奉天講武堂就要開辦,都要用他們,軍隊沒有教育哪能行呢?”
劉德權本來是對張作霖的智慧有很大的鄙夷的,但是這一次深刻意識到自己當年認識的狹隘,事實上張作霖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圖|張作霖劇照
轉眼間到瞭三年後的一天,張作霖有一次在街上看到瞭一支軍紀嚴明、訓練有素的部隊,張作霖由此派人去打聽,發現這是奉天軍械局局長兼軍械廠廠長楊宇霆的衛隊。
張作霖立即下令傳喚楊宇霆,在此之後,楊宇霆正式開始走入東北政壇,成為瞭張作霖身邊至關重要的參謀,張作霖身邊左膀右臂式的人物。
圖|張作霖和楊宇霆
後來楊宇霆幫助張作霖驅逐段芝貴,趕走瞭馮德麟,使得張作霖在東北完全掌控瞭軍政大權。
圖|張作霖劇照
除此之外,楊宇霆還幫張作霖策劃瞭一次精彩的全國政爭,使得張作霖收獲滿滿,於是乎之後“小諸葛”楊宇霆聲震天下。
另外,在當時楊宇霆還協助張作霖做瞭幾項措施和建設:
1.建立瞭東北海軍。
2.制定田賦制度,這項舉措把之前軍閥和地主手中大量未被開墾的土地挖出,讓農民去耕種。穩住民心。
3.修建戰備公路,在之前東北的南滿鐵路權屬歸日本所有,這一次修公路可以在交通上不再被日本人所挾持,而且如若在將來和日本人發生戰爭,有瞭公路就有瞭周旋餘地。
4.督辦奉天兵工廠,自制武器彈藥裝備部隊。
千萬不要小看楊宇霆的這些舉措,因為他這些舉措的實行使得東北軍事、政治、經濟實力全部起飛,一直覬覦東北三省的日本人由此便開始忌憚瞭起來。
另外,很多人說楊宇霆有“親日”的傾向,實際上這一點是站不住腳的。
因為在當時日本人在向張作霖提出“東北雜居”的時候,楊宇霆是堅決反對的。
他認為這和袁世凱的賣國沒有任何差別,由此當時楊宇霆堅決地認為一定要掌握主動權,對於這樣的非禮要求是要百分之一百地拒絕的。
圖|楊宇霆和張作霖劇照
在經過幾次交鋒之後,日本人感受到瞭楊宇霆的厲害,而楊宇霆也成為瞭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日本人開始想方設法地除掉他!
而對於當時楊宇霆個人而言,他的權勢也來到瞭頂端,東北的軍政事務,楊宇霆都可以左右。
在直皖戰爭後,張作霖任楊宇霆為東三省巡閱使、上將軍公署總參議兼奉天兵工廠督辦,這個時候的楊宇霆在東北可以說已經是位同首輔的存在瞭。
圖|楊宇霆劇照
在1928年6月4日,“皇姑屯”事件爆發,張作霖被日本人害死。
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成為瞭新的“東北掌門人”,被人稱為少帥,東北的天徹底變瞭,歷史走向可能也會因此而改變。
271dbd590b41aada9d9c4e3fff68380a
圖|張作霖被日本人害死
張學良才接管東北的時候,在表面上看很多軍政要員對這位年僅27歲的年輕人很是恭敬,但是他們在背後卻是風起雲湧,很多人對於這位少帥可以當多久都是保持著疑問的,由此這些軍政要員采取的其實是一種觀望態度。
而那些當年和老帥一起打江山的元老們,更是不拿張學良當回事兒。
他們面對張學良很是平淡,甚至在一些問題上還會呵斥這位少帥。在其中楊宇霆、常蔭槐尤甚,這兩人居高自傲,經常說一些話做一些事情讓張學良下不來臺。
張作霖在世的時候對楊宇霆、常蔭槐十分器重,他們就是老帥的左右手,遇到任何大問題,張作霖都會去找這兩位請教。而這兩個人也因此掌握著東北的實權。
圖|楊宇霆、常蔭槐
另外楊宇霆也是一個頗有野心的人,他內心其實也是有當“東北王”的理想存在的。
而在張作霖死後,他們兩個人覺得自己已經占據瞭主導地位,完全就不把張學良放在眼裡,動輒就會對張學良進行訓斥。
很多時候,張學良試圖提出自己的看法的時候,楊宇霆就會不高興地說:“你不懂,別瞎摻和,我會做決定的。”這明顯是一種架空行為,這使得張學良十分惱火!
根據當年在帥府聽差的趙吉春回憶,在老帥死後楊宇霆無論是明面還是背面都沒少批評張學良,說的話完全就沒有給張學良留任何的情面。
圖|張學良和楊宇霆
在當時楊宇霆經常和一些奉系元老交談,他無不痛心疾首地表達對東北未來的擔憂:“小六子不是跳舞,就是抽大煙,東北前途,實堪憂慮啊!”
對於張學良愛抽大煙,他也會對張學良劈頭蓋臉地說:“漢卿!你這口煙給人的觀感可不夠好啊。”本來張學良對於楊宇霆很是敬重的,但是在這一來二去,張學良對於楊宇霆的反感愈發深刻。
當然張學良也不是一個草包,他也是有把握時局的能力,他面對那樣狼狽的情況,也從未去采取頂撞的方式,而是一直在尋找時機。
另外,張學良在當時認定楊宇霆因為想要和日本人“合作”間接害死瞭自己的父親,而現在楊宇霆試圖利用日本人登上“東北王”的寶座,這一切都被張學良看在眼裡。
再加上楊宇霆的囂張跋扈,使得張學良真的對楊宇霆是恨之入骨,時刻都在等待著一個時刻去收拾掉楊宇霆。
圖|張學良劇照
在1928年的時候,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張學良決定與南京方面國民黨達成瞭易幟協議。
在那一年的12月,張學良被國民政府委任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而這些決策並沒有詢問過楊宇霆,楊宇霆非常不滿。
圖|張學良東北易幟
另外當時南京方面各個封官都已經進行完畢瞭,唯獨自己沒有得到一官半職。
楊宇霆認為自己努力半生的成績在頃刻之間化為瞭灰燼,他認為自己必須要想辦法去解決這個問題。
而這個時候日本人也看到瞭突破口,他們在之前一直比較忌憚楊宇霆,而這一次新帥上位,根基還不穩。
他們就想離間新帥和楊宇霆之間的關系,要借張學良之手除掉楊宇霆,要不然時間久瞭,一些話說開瞭,他們的默契就建立起來瞭,那麼則又是麻煩重重。
日本人為此在社會上廣泛傳播楊宇霆要奪權的消息,這個事情在當時的奉天鬧得是滿城風雨。
另外日本人還送張學良一本《日本外傳》,在這裡面他們把張學良比作日本戰國時代的關白(其時日本最高軍政長官)豐臣秀吉,而楊宇霆則被比作為德川,為的就是激發張學良的決心!
圖|張學良
1929年1月7日,在奉天的楊公館門前人滿為患,堵的那是水泄不通。
這一天的楊公館可謂是熱鬧非凡,這裡聚集著眾多東北的政要,也有蔣介石、閻錫山、白崇禧這些全國各個地方的軍閥、大人物所派來的代表,可謂給足瞭排面。
而誰可以擁有這麼大的排面呢,這個人不是別人,此人正是楊宇霆,這一天是他父親的大壽。而少帥張學良在之後也帶著於鳳至來到瞭現場去祝賀。
在張學良邁進楊公館大門之時,楊的副官立即高聲喊道:“總司令到!”
然而在場的賓客在聽到“總司令”到來之後並沒有多少反應,隻有幾個人站起身來行禮,其他人都是半起半坐,意思一下。可見這位年輕的“東北王”在眾人心中根本就沒有威望。這使得張學良在當場感覺很是羞恥。
圖|參加楊宇霆父親壽宴的張學良劇照
而在不一會兒,又聽副官高喊:“楊督辦到!”
整個客廳瞬間安靜瞭下來,所有人都對楊宇霆行禮迎接。好像楊宇霆才是東北的王一般。
這些場景都被張學良看在瞭眼裡,雖然說表面裝作是平和、雲淡風輕的樣子,但是在內心卻是惱火極瞭。在宴席才開不久之後,張學良就找理由說自己肚子痛離開瞭。
回到傢之後,一向溫婉淑良的於鳳至也忍不住瞭,對楊宇霆的做法大為不滿。對此於鳳至對張學良說道:“你哪裡像是東北的主人啊,楊宇霆才是東北真正的主人!他已經完全騎在你的頭上瞭,他已經是目中無人,眼裡早就沒有你這個總司令瞭!”
而這個時候的楊宇霆或許還是洋洋得意,認為一切都是在自己掌控之中,熟不知自己已經是大難臨頭瞭。
圖|楊宇霆劇照
在此之前,日本人向張學良提出修建滿營五鐵路,張學良並沒有同意,而是以外交問題推脫。可是楊宇霆則對此有不一樣的看法,楊宇霆是非常“支持修鐵路的”,他想利用日本人來獲取更多的權力。
另外之前楊宇霆非常反對東北易幟,再加上楊宇霆在南京那邊完全沒有撈到半點好處,使得楊宇霆開始鋌而走險,常蔭槐和楊宇霆兩人沆瀣一氣,背後從捷克訂購瞭三萬支先進步槍,想盡辦法找一個機會取代張學良。這使得張學良更加堅定要除掉這兩人。
在此之前,楊宇霆的做法肯定是已經讓張學良忍無可忍瞭,已經快要到忍受的極限瞭。隻是誰也沒想到的是,突破極限會來得那麼快。
1929年1月10日,在楊宇霆給自己的父親過完壽宴的第三天。
楊宇霆和常蔭槐又一次造訪大帥府,他們攜帶瞭一份事先擬好的文件,在這個文件大概是說要成立東北鐵路督辦總署,任命常蔭槐為總署督辦。
圖|楊宇霆劇照
而這件事情在之前完全就沒有和張學良商量過,這一次到來文件什麼都擬好瞭,隻等著自己簽字一般。
另外楊宇霆已經在東北權力滔天,現在還要給予楊宇霆更多的權力,這是要讓自己擱於何地,張學良見此場景,簡直快要失去理智,他心裡明白楊宇霆和常蔭槐今天不殺也得殺,殺也得殺,自己已經等不瞭瞭。
那天張學良和楊宇霆、常蔭槐聊崩之後,張學良立即令時任奉天警務處長的高紀毅入內。張學良對高紀毅說道:“楊宇霆、常蔭槐兩人欺我太甚,他們想盡辦法,阻撓全國統一,今天又來強迫我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並要發表常蔭槐為鐵路督辦,說是為瞭能管理中東鐵路。
事關同蘇聯的外交問題,這事要辦也應該請示南京,從長計議。
但他們要我立刻簽字發表,實在太不像話瞭。現在他們已回去吃飯,一會兒就會回來。我給你命令,立刻將他們二人處死,你帶衛士去執行!”
在高紀毅接到命令之後,張繼續補充說道:“槍斃楊宇霆、常蔭槐之事就在老虎廳內執行,你們要準備好,他們都配有手槍。”
對此高紀毅在場佈置瞭6名衛士,對府內進行“隻許進,不許出”的命令以防走漏風聲。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楊、常二人來到,這一次他們計劃和張學良再議“鐵路事宜”。
在楊宇霆、常蔭槐剛剛落座之後,高紀毅就和譚海率領6名衛士持手槍進入老虎廳,對楊、常二人宣告:“奉長官命令,因為你們兩人妨礙統一,阻撓新政,著將二位處死,即刻執行。”
當場楊、常二人都傻眼瞭,面露慘色,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圖|楊、常二人被槍斃劇照
之後張學良府中傳出兩聲槍響,劃破瞭寂靜的夜空。楊宇霆、常蔭槐被槍決,結束瞭自己的生命。
在第二天,張學良對全國通電,在這次通電之中,張學良訴說瞭楊宇霆、常蔭槐二人的諸多罪過,破壞和平、危害國傢、結黨營私、任人唯親等。
另外還補充說自己曾多次勸他們迷途知返,但是他們非但不聽勸,還偏要一條道走到黑。所以自己不得不對他們下手。且彼二人“皆已俯首服罪”,已於昨日“按法執行”。
之後張學良給楊宇霆、常蔭槐二人的傢屬各送去瞭一萬元的撫恤金,另外還為楊宇霆寫瞭一副挽聯:
詎同西蜀偏安,總為幼常揮痛淚;
淒絕東山零雨,終憐管叔誤流言。
ab894d6ab9727ac736d03ff7e308efaa
圖|張學良劇照
張學良雖然對楊宇霆恨之入骨,想要斬草除根,同時也的確對楊宇霆產生瞭殺心,但是張學良心裡也知道楊宇霆對於東北意義重大,殺瞭之後可能會產生很大的政治動亂。
由此張學良在開始是拿不定主意的。因為關於楊宇霆,他什麼時候死這個也是可以商量的,是否要先把他關起來這也是一個辦法。
那麼真正讓張學良下定決定拿掉楊宇霆的是什麼呢?
一枚銀幣。
晚年時,張學良回憶的時候不無感嘆:“我不大迷信,可我對這個事兒,是真迷信瞭。”
據說在當時張學良把一枚銀元拋向空中,前三次都是朝上,這都是指向“殺死楊宇霆”。
張學良看到這樣的結果後很是吃驚,接著他改換瞭規則,反面為“殺死楊宇霆”,這一次又是三次全中。這被張學良認為是命中註定,由此張學良才下定決心處死楊宇霆。
據說在當時於鳳至親眼看到瞭這全過程,在拋最後一次的時候,張學良完全不敢看,張學良拋出去之後握在手裡,於鳳至看瞭之後就哭瞭。
張學良由此明白瞭,他轉身把這枚銀元鎖進瞭鐵櫃深處。這是屬於他不想被人提及的秘密。
關於楊宇霆被殺是否是正確的這個事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雖然說張學良作為新上位的當權者在當時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從長遠上來看的確是有失理智的。因為在楊宇霆死後,日本人開始變得更加肆無忌憚,東北淪陷很快就到來瞭。胡適後來也說:“楊宇霆若不死,東北必不會如此輕易失掉。”
當然,歷史不能如此假設。我們不能輕易地下結論,如若楊宇霆活著,日寇就會停下腳步,這個說法也很是欠妥。
隻能說楊宇霆的死在當時的確是可惜,他那麼有才能,如若可以和張學良好好合作,未來的局勢可能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公眾號:熱牛奶和想象力 歡迎關註
1.《“小諸葛”楊宇霆》-今古傳奇·雙月號訂閱 2019年2期
2.《張學良為何要殺父親愛將》-山海經·故事版訂閱 2017年9期